全球財經連線|專訪王文:中國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具有全球領先性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李依農 上海報道
8月22日至2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簡稱“金磚國家會晤”)將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仡櫧鸫u國家合作機制成立十余年來的發展歷程,離不開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這與中方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共商、共建、共享的建設理念高度契合。
今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作為國際社會中積極、向上、建設性的力量,中國在推動更加包容、更加普惠和更具韌性的全球發展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在接受《全球財經連線》采訪時表示,在這十年里,中國逐步成為世界博弈場上的主要“對弈者”,向世界輸出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理念;為世界貢獻中國福祉,向全球提供公共產品。
王文進一步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是當下逆全球化民粹主義思潮中的一股逆向的積極力量;是當下在文明悲觀主義浪潮席卷世界之際一盞新的明燈。
談及美歐等西方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和中方始終堅持走全球化發展道路的質疑與誤解,以及試圖提出對應的全球基建計劃作為“替代方案”的舉動,王文表示,這恰恰證明,中國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的思潮和內容具有全球領先性?!斑^去是我們去效仿借鑒西方,現在是西方越來越借鑒效仿中國”。
中國向世界輸出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理念
《全球財經連線》: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如何看待“一帶一路”倡議在這10年取得的成果?對共建國家在經貿等發展方面有哪些促進作用?
王文:過去十年,“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方方面面的重大進展。其實有很多文章,包括我自己,都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這五通方面去闡釋各自取得的進展。那除此之外,我自己認為最大的一個進展,也是我自己比較獨到的一個看法是,在這10年里,中國開始成為了全球博弈場里面的主要玩家——中國開始做局,西方開始拆局。
當然,所謂的這個“局”并不是一個褒義詞或者貶義詞,它是一個中性詞的概念。過去,西方也在不斷做局,比如說殖民主義,比如說軍事同盟等等。而中國現在也要做一個局,做一個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局。
就像下棋一樣,這個局開始后,中國就成為了世界博弈場上最主要的博弈者、對弈者之一。而西方人則開始“拆”局。隨著這個局越做越大,世界上3/4的國家都加入到這個局里面,我認為對全球而言,越進入到這個局,就越發現國家都能從中受益。
受哪些益?就是你剛才提問里所說的那樣,第一就是貿易得到了急速的增長。比如說俄羅斯、伊朗等很多國家過去年均對中國的貿易增長,尤其是這些年,都是10%、20%、甚至30%的增長,遠遠超過世界平均貿易增長的水平。二是在與中國的合作中獲得中國更多的投資。比如說基礎設施的投資,進而改善本國的福祉。
第三,我認為也是更重要的一點,是與中國一起合作、享受和平的福祉。這一點是西方國家不能給予的。西方國家總是對外輸出動亂、混亂、戰爭、沖突,而中國向世界輸出的是社會的穩定,是和平的共處。
所以,從上述角度來講,“一帶一路”倡議十年正在催生一個文明型的全球強國。我們將看到的,不是過去500年那樣野蠻型全球強國的出現,而是一個文明型全球強國的出現。
《全球財經連線》:你曾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們中華民族有文字記載以來第一個真正具有全球戰略意義的倡議。能否請你展開聊一聊,“一帶一路”倡議對全球未來發展的意義?具體可以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文:中國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差不多四五千年。在這四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里,由于地理、地緣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們對于世界的想象,除了一些虛幻的概念,或者一些理想主義的抱負,比如說天下情懷這樣的理念以外,封建社會時期的歷朝歷代都沒有提出任何跟世界未來發展相關的全球戰略性考量的倡議。到了近代史,中國又被西方侵略,那時更加無暇去考慮世界的未來。新中國以來,提出了“三個世界”的理論,再到后來,中國就進入到了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所以十年前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事實上就是希望能夠用中國崛起以后的力量,為世界貢獻中國福祉,向世界提供公共產品。
從這個角度上而言,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提供了全球最受歡迎、最大的公共產品;表達了中國的貢獻,以及作為一個文明型強國,對于未來發展的投入、引領和領銜,造福于世界,將目標著眼于最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逆全球化”思潮中的逆向積極力量
《全球財經連線》: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促進因素?!耙粠б宦贰背h在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國際背景下具有怎樣的特殊意義?
王文:我曾經在一篇文章里也專門寫過,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是當下逆全球化民粹主義思潮中的一股逆向的積極力量。從政策層面上來看,它是一個逆周期的政策調整,當別人都在逆全球化、搞脫鉤、搞小院高墻,我們希望能夠自由貿易,希望能夠開放。
從文明的取向來看,過去的這些年,從911的恐怖主義襲擊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整個西方帶給世界的,基本上是負向、消極的沖擊。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帶給世界的則是正向、積極的影響,而且是引領式的積極作用。
從這個角度上看,“一帶一路”倡議的的確確是當下在文明悲觀主義浪潮席卷世界之際,一盞新的明燈,讓悲觀主義的思潮能夠少一點,使積極、樂觀主義的動向能夠多一點。所以我覺得“一帶一路”是具有文明意義的。
中國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具有全球領先性
《全球財經連線》:盡管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仍不乏有西方媒體帶著“有色眼鏡”,以負面的視角展開報道。你怎么看這些聲音?我們應如何有力地回應這些質疑?
王文:首先,我覺得過去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中國人已經越來越具有西方輿論對中國批判的免疫力。很久以前,我們好像非常在乎西方說什么,現在突然發現,有的時候被西方說,恰恰是反向印證了你的正確。西方說你崩潰,其實你發展得越來越好;西方說你威脅,事實上和平提供得越來越多;西方說你錯,其實你的道路反而是正確的。從這個角度而言,我覺得很重要的是,對西方那些對“一帶一路”倡議挑刺的言論,其實至少不必像過去那么看重,這是第一點。
第二,西方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有一些言論,實際上未免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針對這一點,時間就是最好的證據。我們會用時間進一步去驗證他們的錯誤,那他們在未來的歷史發展中就會自我打臉。
第三,國際上存在一些對于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誤解,折射了中國的的確確在對外溝通方面做得還不足夠。公共國際傳播要更加開放、更加積極。我想在國際傳播和對外溝通方面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
《全球財經連線》:事實上,美歐也先后提出了“重建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 B3W)、“全球門戶”等全球基建計劃。你怎么看這些所謂的“替代方案”?
王文:PGII(“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伙伴關系”倡議)、B3W這些計劃的提出,實際上就是抄中國的作業。這恰恰證明了“一帶一路”是正確的。
我們會看到PGII、B3W里面大量跟“一帶一路”相關的內容。我前段時間在美國非常知名的期刊《外交學人》(The Diplomat)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G7正在“抄中國作業”。在閱讀了今年的G7公報內容后,事實上里面似乎大量借鑒、吸收了我們黨的二十大報告里的內容。PGII和B3W同樣也是在抄“一帶一路”作業。這恰恰證明,我們中國人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的思潮和內容具有全球領先性。百年變局開始顛覆——過去是我們去效仿借鑒西方,現在是西方越來越借鑒效仿中國。
(注:在《G7正在抄中國的功課》一文中,王文列舉了G7公報與中方主張的相似之處,并指出,中方樂見更多國家愿意學習、吸收甚至復制中國經驗?!盁o論是美國,還是其他G7國家,還是中國,贏得未來的關鍵不是打敗對方,而是做得更好”,王文寫道。)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全球財經連線》:今年也是RCEP正式落地生效一周年。給“一帶一路”倡議注入怎樣的新動力?給廣東帶來哪些機遇?
王文:廣州是中國對外開放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而“一帶一路”是對內的經濟貿易再平衡,對外開放方向路徑的重新調整。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我覺得廣州兼具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雙重的優勢。在下一步“一帶一路”相關的發展進程中,廣州的作用還會繼續發揮出來。
《全球財經連線》:最后,“一帶一路”倡議的下一個十年工筆畫如何繪制?你有哪些期待?
王文:我覺得下一個十年,將按照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的精神,即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這代表著在貿易投資項目上進一步遵循國內的新發展理念,構建雙循環格局。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帶一路”建設將更加行穩致遠。
策劃:于曉娜
監制:施詩
責任編輯:和佳
記者:李依農
制作:李群
拍攝:實習生王欣桐
新媒體統籌:丁青云 曾婷芳 賴禧 黃達迅
海外運營監制: 黃燕淑
海外運營內容統籌: 張然
海外運營編輯:唐雙艷 吳婉婕
海外項目經理:莊歡
海外商務合作: 黃子豪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